8月31日,基地班同學于線上舉辦了第九期基地暑期讀書會。此次讀書會共有兩名同學進行了讀書分享。
王雅钰同學向我們彙報了《勞動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該書作者劉易斯提出了用以解釋發展中國家經濟問題的著名的“二元”模式,對擁有大量剩餘勞動力的落後國家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探索。作者在古典經濟學的基礎上,從無限勞動力的來源、經濟中僅有生存部門和資本主義部門兩大經濟部門的前提假設出發,論及資本的使用量與資本主義部門的工資水平如何衡量。在此基礎上,探讨了經濟擴張的模式——即資本家剩餘被不斷用來投資創造更多的資本,同時吸收更多的人從生存部門到資本主義部門就業;以及該擴張何時停止——即不再有剩餘勞動力時或雖然仍有剩餘勞動力,但實際工資變高時。同時對影響經濟擴張的要素即資本積累、技術進步關系如何,資本積累的三個途徑也進行了探讨。但當把視角投入開放經濟時,通過移民或資本輸出,就有可能緩解本國剩餘勞動力消失的問題,進而使得經濟擴張繼續進行。而在資本輸出過程中,由于與不同國家競争關系、貿易關系的不同,也産生了不同的效應,可能對本國有利或對資本輸入國有利,這需要具體分析。這篇論文以嚴謹的邏輯關系構建了經濟模型,具有很大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榮清揚同學為我們彙報了《西方世界的興起》,此書是著名經濟史學家道格拉諾斯在2009年發表的一部新經濟史學著作。在書中,作者以新的角度,用交易成本、所有權等理論解釋了西方世界經濟增長的原因。這本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簡介,作者在這裡提出了全書的核心觀點,即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西歐經濟增長的原因亦是如此。在第二和第三部分中,作者以西方民主國家建立先後進行分段,分析了從公元十世紀至十七世紀的經濟史,對上述的觀點進行了論述。斯諾作為新經濟史的先驅者和開拓者,創造性地運用新古典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來解決問題,建立了集政治制度、經濟形态、文化環境、法律制度等相結合的理論體系,對經濟史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閱讀本書時,應先對基礎史實擁有基本了解,這對理解作者的思想,方便閱讀有很大幫助。
本次讀書會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