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基地班的同學于線上舉辦了第二期讀書會,三名同學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讀書彙報。
首先,王江濤同學分享了科斯發表的《社會成本問題》。該書主要講述了科斯對于在交易費用為零的情況下對合法傷害權的分析,提出了首先要有清晰的産權界定,又進一步分析了交易成本這個概念,為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作了奠基。其中蘊含的思想被總結為科斯定理。假如權力界定是清晰的,并且交易費用為零,那麼,不管初始産權如何配置,資源最終都落到具有最高價值的用途上。(通俗來講,誰能夠把資源用的好,資源就歸誰)即在英國《聯邦通訊委員會》上所表述的:一個新發現的山洞是屬于發現山洞的人,還是屬于山洞入口處的所有者,抑或是山洞頂上的所有者,無疑取決于财産法。至于山洞是用于儲藏銀行的帳薄,還是天然氣貯存庫,或種植蘑菇,并不取決于财産法,而取決于銀行、天然氣公司和蘑菇企業哪一個能付出最高費用以獲得山洞使用權。同時還有考慮交易費用的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費用大于零的世界裡,不同的權力界定,會帶來不同效率的資源配置。由此引發了科斯對企業的性質的思考,提出企業的功能是降低交易成本。要破除經驗主義的桎梏,多一些創新思維,科斯的《社會成本問題》破除了原來的黑闆經濟學,開創了新制度經濟學,是科斯對傳統經驗的突破,是科斯不懼權威的結果。因此在學習中我們要做到思想自由,盡信書不如無書,多獨立思考。
接着,榮清揚同學帶來了他對《全球通史》這本書的思考與感悟。《全球通史》由斯塔夫裡阿諾斯著,吳象嬰、梁赤民、董書慧、王昶譯,作者在本書中采用全新的史學觀點和方法,将整個世界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從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産生和發展,把研究重點放在對人類曆史進程有重大影響的曆史運動、曆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上,努力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書一經問世,受到著名曆史學家湯因比和巴勒棵拉夫的高度評價,立即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甚廣,影響很大。該書不是一味地把讀者拉向遙遠的過去,而是随時把曆史上的重大變故與當今世界的現狀聯系在一起,它提醒讀者認清所生活的現實世界與曆史的内在聯系,閱讀此書,可以從整體的角度了解全球曆史的變遷、發展與興衰,使我獲得了從整體上了解事物的敏銳度,能夠從整體和部分兩個層面分析生活中的事件,鍛煉了我的理解能力與耐心。
最後,王雅钰同學詳細介紹了《新賣桔者言》中講述的故事,并分享了自己的解讀。《新賣桔者言》是多篇經濟小文的集合。書中的文章大多從觀察現實世界中的現象開始、然後引進理論或假說作解釋,用簡單的經濟理論與概念來解釋表面複雜無比的世界。如在《賣桔者言》這篇文章中,作者以自己帶領學生在香港年宵市場賣四季桔為例,分析并提出了自己關于價格歧視的看法,并運用自己的實踐強調了信息費用和交易費用的重要性。又如在《上河定律》的文章中,作者受觀看排隊的人龍啟發,指出了排隊人量和等候時間之間的指數關系,強調了成本預期的重要性,為我們解釋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現象提供了啟發。再如在《配額:前車可不鑒乎》這篇文章中,作者解釋了當美國對亞洲地區的國家普遍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時,香港竟然一躍成為當時世界第一成衣出口地區的背後的邏輯,分析深入,引人入勝。作者以自己獨特的經濟分析方法為我們打開了思路,希望青年朋友們能夠以感興趣的真實世界的現象為起點,然後用經濟學的理論分析,在真實世界這個“實驗室”裡,進行充分的經濟學工作訓練。
本次讀書會圓滿結束,後續将有更多精彩的讀書分享會,期待同學們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