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28日,bevictor伟德官网先後舉辦了一系列的海外學者經濟學前沿課程——《中國政治經濟學》系列專題課程。本次專題課程主講人為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University of London)盧荻教授。
盧荻教授圍繞中國經濟“新常态”、國有企業改革、中國走出去以及新冠疫情四個主題分别展開課程。
在專題課程一中,圍繞新常态的政治經濟學,盧荻教授總結歸納現有文獻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各種解釋,提出其直接原因是投資增長停滞,具體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産能過剩,二是生産部門(相對)利潤率下降。綜合現有文獻對該問題的研究之後,盧荻教授得出與現實情況相一緻的結論,即中國經濟新常态發展以及之前向黃金時代模式趨同的方向,整體的方向取決于兩種趨勢的競争,一個是生産性主導的模式,另一個是投機性主導的模式,兩者之間負向的競争主導了中國經濟從2000-2012年向黃金時代模式趨同,也主導了之後新常态的中國經濟變革方向。
在專題課程二中,盧荻教授在“退出、呼籲與忠誠”的框架下提出自己的觀點。中國國有企業的體制,相對于非國有企業,蘊含着更高程度的長期導向或固定特性,而理論上可以判斷,長期導向特性往往有利于促進生産性效率提升,但同時對資源配置效率有負面影響。這兩種影響相互抵消之後的業績表現,或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的相對效率表現,往往取決于企業的運作環境,也即取決于企業體制特性與整體經濟變革模式是否匹配。
在專題課程三中,盧荻教授探讨中國“走出去”對世界發展影響的各個重要方面,聚焦于兩個核心論題——“中國惡化發展中世界的去工業化趨勢”論、“中國壓低發展中世界工人階級的勞動條件”論。他認為現有的文獻往往聚焦于市場競争,從政治經濟學的知識立場看,更根本的問題是價值的創造和分配,表現為對工業化和資本積累的推動作用,生産性投資的差異既關乎内部的政治經濟環境,也是世界範圍的經濟金融化趨勢擠占生産性投資使然。
課程專題四圍繞當下熱點問題新冠肺炎疫情展開,盧荻教授指出,新冠肺炎作為全球瘟疫,其應對始終有賴于強有力和迅速的集體行動,這對世界各國的公共治理能力和基本政治經濟制度構成系統性挑戰。從瘟疫爆發以來的實際經驗看,迄今中國的應對是一種“嚴厲模式”,而美國的疏懶應對則形成一種“松散模式”,它們構成了世界範圍種種應對模式的兩極。他以阿爾伯特·赫希曼的“退出、呼籲和忠誠”框架為理論基礎,揭示西方關于中美比較的主流論述所依賴的阿馬蒂亞·森的“信息透明至上”理論的局限,從而對所謂“自由民主與威權主義”二元對立的霸權意識形态作出了批判。
本次系列專題課程共累計有來自校内外200多位師生參加,課程深刻探讨了中國經濟發展當中的現實問題,為中國經濟未來穩步前進提供了借鑒意義。授課後,盧荻教授與在線的師生展開了熱烈的交流,進一步豐富了師生對中國現實經濟問題的認識。同時,盧荻教授的課程也進一步開拓了師生們的國際視野,使得師生更加理解中國經濟發展對于世界上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