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無我,不負人民。”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立德樹人、潛心育人上精心耕耘、默默奉獻、碩果累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黨支部建設上嘔心瀝血、一絲不苟、力求突破——他們就是bevictor伟德官网各系教工黨支部書記。黨支部書記帶動支部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将黨支部建設成為堅實的戰鬥堡壘,發揮政治優勢,為bevictor伟德官网教學、黨建各項工作源源不斷注入活力。“經世濟民·經華”專欄,“經”意為bevictor伟德官网,“華”取精華、光彩之意,而“經世濟民”是bevictor伟德官网全體師生作為經濟學人的高尚情懷。欄目本學期将推送對bevictor伟德官网七位黨支部書記的專訪,展現黨支部書記優秀風采,譜寫經院黨建華美篇章。
★蘭日旭教授簡介
蘭日旭,中共黨員,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中外經濟比較研究中心主任,bevictor伟德官网經濟史學系教工黨支部書記,兼任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現代經濟史專委會副主任、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金融理論與近現代金融史、中外經濟關系。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14項,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等8項。發表8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10多部學術專著。
★專訪
2021年10月26日下午2點,bevictor伟德官网糯米傳媒中心采訪組對蘭日旭教授進行了專訪。
問:您在立德樹人、育人方面有什麼做法和經驗?
答:在立德樹人和育人工作方面,我們支部于2017年組建了經濟史教學團隊和經濟史科研團隊,以《中外經濟關系史》課程作為載體,從團隊的角度來推進這兩項工作。《中外經濟關系史》是我校最早實行課程思政建設的一門課程。為了把課程思政做得更好,我們支部将黨建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承有機結合,專門制定了“三大工程”,一個是引航工程,一個是潤澤工程,一個是磐石工程,以此為載體,實現黨建與主業相融合。
“立德樹人”和“育人工程”是我們潤澤工程的核心。在潤澤工程中,我們制定了三個方法。第一,在《中外經濟關系史》第一課堂教學方面,我們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曆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的理念,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所提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近代提出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提煉出《中外經濟關系史》的授課思路——在兩個“大變局”條件下,重新探索中國古代經濟的輝煌、近代的沉淪和當代的崛起。在課程中,我界定了古代官方主導的經貿交往圈,作為古代中國對外經濟交往的秩序;近代以來,官方主導的經貿交往圈被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舊秩序替代,所以中國存在一段時間的邊緣化。但在邊緣化的同時,中國進行了一場自我重塑,即重新回到世界經濟秩序制定者的角色過程,通過一百多年的努力,現在我們又提出要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按照這個思路,把這門課的内容全部放置于四個圓圈中:一個是古代中國構建的官方主導的經貿交往圈,一個是近代中國的邊緣化,一個是重回世界經濟舞台中心的自我重塑的努力,一個是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通過這一思路,我們提出:曾經的輝煌為什麼會逐步邊緣化?中國又是怎樣通過努力達到當前成果的?為什麼我們又可以提出中國對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構建?這一框架,實際上達到了以問題為導向來解讀《中外經濟關系史》的核心問題,從而讓每個學生能進一步增強“四個自信”。第二,在第二課堂方面,我們開展了“耕讀學堂”,以支部為引領,充分利用北京這張曆史文化的金名片,帶領學生實地參觀北京豐富的曆史文化古迹,比如圓明園、頤和園、故宮博物院、錢币博物館等,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中國古代經濟的輝煌。同時,通過古代的輝煌去領會:為什麼我們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這是有曆史前提的。通過這個曆史前提,把課程思政滲透到課程中,從而讓同學們形成正确的曆史觀,在正确曆史觀引導下,讓每一個學生更加堅定中國的“文化自信”。這是我們以課程思政為載體來實現“立德樹人”的做法。我們還開辦經典讀書會,針對每個學生思考的問題,為其提煉相應的書單,讓他們在讀書之後,參加讀書會的分享,我們再根據學生講的内容要求他們去寫相應的文章,并且請國内外著名學者進行點評,從而讓學生掌握做做學術的方法。同時,通過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與國内外的經濟史學者深度對話,進一步形成全球化的視野,形成獨立做學術的态度和方法。第三,我們支部提出,一個黨員是一面紅旗幟,要起到對學生的引領作用。通過這三個途徑,我們在立德樹人、育人方面達到“時時、處處、人人”的育人方式,把學生與我們整個教學團隊實時連接,達到育人目的和效果。
我堅持以人為本、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的教學理念,堅守本科教學一線,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本科教學中。通過深挖思政元素與創新融合式教學,實現價值引領和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課堂教學實現思政和德育有效融合,讓學生從被動上課、不求甚解、死記硬背轉變為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勇于創新。通過運用校内第一課堂和校外第二課堂,創新教學模式,真正形成教學互動的課堂情景,加深師生情感,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效果。
問:您在黨支部建設和黨建工作方面有什麼做法和經驗?
答:在黨建工作方面,我們支部的做法還是比較豐富的——我們支部在2019年就被評為教育部首批100個高校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工作室的建設項目。具體而言,我們的做法歸納為四點:第一,把抓好黨建主責主業、強化支部政治功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促進學校事業發展和抓好支部班子建設與高校四大任務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磐石工程”“潤澤工程”“引航工程”等三大工程。以“三大工程”為目标,發揮支部書記的榜樣效應,即要在引領教學、科研、社會服務跟黨建的雙融合、雙促進當中,我們要起到榜樣的作用,來化解我們支部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第二,就是我在第一個問題中提到的第一課堂的做法,讓黨建融入課堂講授。第三,通過經典讀書會,把育人落到實處;在科研上,我們形成了自己的科研團隊,而且我們在中外經濟關系史方向的研究,不論是學術論文還是一系列著作,在全國已具有一定影響力。在社會服務方面,我們以“一帶一路”倡議為目标——從2016年起,每年出版一部“一帶一路”倡議的年度報告,目前已出版四部,還有兩部,一部已完成,一部正在編撰。在與其他支部共建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形成很多支撐點,一是與我校經濟史研究生黨支部共建,我與他們一起走訪,比如工商銀行的智慧銀行、金融安全園等等,近三年内我們進行了十餘次活動。這就是以“三大工程”為載體,以支部書記為領頭人,以協同合作為活動的切入點,從而實現了引領的作用。我們真正的培養方式是“紅色傳承”,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通過“紅色傳承”來引領,真正做到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标杆作用。第四,我們形成了教工黨支部和研究生黨支部的良性互動,二者實現完美結合,确立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三大工程”,助力高效黨建、人才培養、立德樹人和社會服務。在整體性的工作上,我們還與校外的黨支部共建,比如與中國錢币博物館黨委共建、與宕昌縣理川鎮蔡家村黨支部共建,以及助力龍江等活動,有抓手,有引領,有成熟的、可推行的做法,從而達到黨建與主業雙融合。
《北京支部生活》2020年第3期報了蘭日旭老師帶領的經濟史學系教工黨支部及黨建工作
★學生眼中的老師
2012年9月,我遇見我人生中的恩師——蘭日旭老師。初見蘭老師是在碩士複試環節,他親切和藹的笑容緩解了我面試的緊張。到現在還記得老師問我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會選擇經濟史”,那會自然是按準備許久的标準答案回答。而如今,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答案:“選擇了經濟史,有幸拜入蘭老師門下,我不僅收獲了知識,也積累了人生道理”。
學習上,蘭老師傾囊相授,一路披荊斬棘,護我們前程似錦。他總是認真地給每個學生修改論文,大到論文寫作框架,小到标點符号,邊修改邊告訴我們論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他成立“經典讀書會”,帶領我們重溫經濟史經典著作;組織“耕讀學堂”活動,使我們更好地聯系理論與實踐;定期邀請國内外的著名學者,舉辦學術交流活動,幫助我們答疑解惑;每次活動,我們總收獲滿滿。
生活中,蘭老師給予我們無私的關愛和真誠的鼓勵,就像寒夜星辰,一直在人生旅途中照亮你。師門裡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一到傳統佳節,老師便會問候大家。因為疫情,許多在京學生無法返鄉過節,他便請落單的學生到他家中過年,這份用心不僅緩解了學生的思鄉之苦,也讓春節變得尤為溫暖。
蘭老師工作特别繁忙,在完成本碩博授課的同時,仍堅持優化課程内容。在他的用心付出下,《中外經濟關系史》被評為北京高校重點優質本科課程。作為經濟史學系黨支部書記,他盡心盡責,因為突出的黨建工作,支部的多項工程成為特色黨建項目;在他的帶領下,支部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建設名單;他也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和“2017-2019年度bevictor伟德官网優秀黨務工作者”。
陳争平教授應邀為經濟史學系教工黨支部做專題講座
經濟史學系教工黨支部走進亞洲金融大廈
在我們心中,蘭老師一直兢兢業業,從未停止學習和思考的步伐。他總跟我們說,做學問一定要腳踏實地,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他可以記住每個在校生的論文進展,記住畢業生的就業動向,甚至會用心觀察我們心态變化,并給予我們幫助和鼓勵。就是這樣又是像家人又像朋友的蘭老師,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空,讓我們飛的更高飛得更遠。時光荏苒,春花秋實見證蘭老師的奉獻與辛勤;生命如歌,平凡歲月有蘭老師閃光的身影。教誨如春風,師恩深似海。謝謝您,我們敬愛的蘭日旭老師。
——2020級經濟史博士研究生 丁于芩
蘭日旭教授深度提煉課程思路,用專業的經濟史理論素養潤澤學生,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有效推動課程思政建設;以腳踏實地為态度,以“三大工程”為目标,以“紅色傳承”為引領,用豐富的活動方式團結領導經濟史學系教工黨支部發揮基層戰鬥堡壘的作用。兢兢業業的蘭日旭教授用帶頭人的力量,在黨建工作中做出了卓越貢獻,為經濟史學界培養了衆多優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