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國際貨币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學家何晖博士應bevictor伟德官网邀請,使用騰訊會議在線上開展了主題為“Transition and Inequality”的講座,本次講座于晚上8:30開始,持續近兩個小時。講座由bevictor伟德官网顧詩駿老師主持,bevictor伟德官网部分師生及校外同學參加了此次講座。
何晖,國際貨币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學家,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研究領域:宏觀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衛生經濟學,中國經濟學,計算經濟學。曾在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論文。
本次講座中,何晖老師通過構造Multi-sector Aiyagari-type Heterogeneous Agents模型,以中國和俄羅斯兩大經濟體為例,解釋了為什麼經濟體從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會帶來或劇烈或平穩的不平等上升。最後,通過對模型進行參數校準和利用兩國數據進行經驗分析,一緻發現對于漸進轉軌的中國來說,在轉軌期間(1992年-2006年),結構效應(Composition Effect)占主導,即伴随着經濟轉軌,工人會從具有低收入沖擊風險的國企逐漸向具有高收入沖擊風險的私企轉移,從而導緻總體經濟沖擊增加,收入不平等上升,同時伴随着消費不平等以及财富不平等的上升。但對于劇烈轉軌的俄羅斯來說,由于國企與私企在收入沖擊上無差别,所以結構效應不發揮作用,但在轉軌後(1995年之後),水平效應(Level Effect)占主導,即随着時間的推移,暫時性收入沖擊下降,導緻總體收入沖擊在下降,收入不平等下降。總的來說,該模型很好地解釋了中國81%的收入不平等以及55%的消費不平等,其中結構效應(75%、41%)和永久收入沖擊(73%、64%)是收入不平等和消費不平等的主要解釋力量。當然,模型也很好地解釋了俄羅斯67%的收入不平等,但水平效應(71%)和暫時性收入沖擊(111%)是其主要解釋力量。
在交流環節,在會師生紛紛就“如何界定‘轉軌期’”、“如何測量國企工人生産率”以及“如何将國企與私企之間的非工資差異引入模型”等問題與何晖老師進行了積極思考和熱烈讨論。會上,何晖老師不僅耐心地解答了師生們的問題,而且還分享了他在IMF工作時的一些經驗和感觸。線上講座氣氛活躍,參與的師生都表示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