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10點,bevictor伟德官网農業經濟發展和産業政策論壇系列講座2014-2015學年第一期在學術會堂606舉行,講座邀請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學院教授、“中國農業政策和決策模型”國家顧問楊軍老師為我校師生做了“中國食物消費轉型及未來農産品貿易變化分析”專題講座。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京虎,bevictor伟德官网于愛芝、張志敏、張彩萍、郭家虎、初春麗等多位教師及我校部分相關專業的碩博研究生參與了講座。
楊軍老師首先從過去30年農業生産和食物消費變化特征、食物消費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以及中日韓食物消費結構比較三個方面介紹了我國農業生産及食物消費的曆史與現狀。其次通過中國農業政策與預測模型(CAPSIM)指出,伴随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化,中國食物消費升級轉型将在未來較長時間内持續,高附加值農産品的人均消費量将快速增長;在資源約束、經濟快速增長和貿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國農産品對外依存度将顯著提高,在産品供需上“總量上難以平衡、結構性短缺明顯”特征将更加明顯,并長期存在。
楊軍老師在講座中提到,首先從規模上看,在過去30年中,我國的農業保持着年均增長率4.6%,約為人口年均增長率的4.4倍,農業規模發展較快。同時伴随着農業稅的取消、國家農業補貼的增多,尤其在市場化後農業生産量的增加與需求的增加基本是契合的。我國的農産品貿易在2003年以前為淨出口,而在2004年至今短期内有持平現象,這與1999-2003年的農業累計大幅減産有關,随後呈現出明顯淨進口。農産品貿易按要素使用密集程度分類,土地密集型農産品如玉米、大豆的淨進口還有望擴大。
在食物消費變化的驅動因素上,楊軍老師分析了人口因素、城鎮化因素以及收入因素的影響。在規模上人口增長率未來下降,預測在2030年後可能出現人口下降,結構上人口老齡化會對飲食結構産生重大影響。城市化使得農村居民的食物消費結構也趨向于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根據城鄉居民對不同農産品需求的收入彈性,預測未來随着收入上升肉蛋奶的消費還将進一步提升。
随後,楊軍老師比較了中日韓三國在食物攝取能量、蛋白質、脂肪三個方面的結構,得出相對一緻的結論——我國目前的食物消費結構大約為韓國上世紀80年代,日本上世紀50年代的結構。盡管目前我國食物消費仍處于轉型期,并且未來10-20年中高附加值的農産品消費還将快速增長,但是相對于我國的收入水平,我國的食物消費結構已處于超前水平。未來高附加值的農産品(如肉蛋奶類的)市場份額還将增大,同時其上遊的畜牧業對飼料糧(如玉米,豆粕)需求也伴随快速增加,而關系到這兩部分市場在國内外如何分配的問題。楊老師提到我國農業生産擴張的制約因素,首先是資源約束,最嚴重的是水資源約束;其次,勞動力成本上升,也将壓縮農業的利潤空間;此外,以小農為主的生産方式對農業勞動生産率提高、現代農業發展和食品安全都提出了嚴峻挑戰。
講座最後,楊軍老師介紹了他運用中國農業政策分析與預測模型(CAPSIM),得到的主要農産品未來的自給率水平變化,預測2035年玉米、達到、棉花、糖和奶制品可能呈現出更大的缺口,未來進口相應增大。
講座尾聲,在座師生與楊軍老師就資源約束下如何發展核心産業等相關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讨,使我校師生對該領域有了更直觀、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