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下午,經濟史學系教工黨支部與博士生黨支部聯合舉辦以“中西經濟學術的互動與發展”為主題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本次講座也作為“雙帶頭人書記工作室”項目磐石工程活動。
本次活動由經濟史學系教工黨支部書記蘭日旭教授主持,經濟史學系教工黨支部成員、博士生黨支部成員等30餘人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葉坦研究員主講。
葉坦研究員圍繞亟待發掘的巨大寶庫—中國傳統經世濟民之學、經濟學并非西人專利—中國經濟學術對西方經濟學的影響、中國經濟學術的轉型—西方經濟學的傳入與發展等三個論題進行了講述。
亟待發掘的巨大寶庫—中國傳統經世濟民之學:一方面指出中國古典或傳統的經濟學術形态,雖非現代意義上的“學科”,卻不失一定的學術系統性、規範性,可稱為“經世濟民”之學;另一方面指出“經世濟民”之學的五大要件,即學術性稱謂、文獻學基礎、分析性論作、學理性範疇和制度性實踐。
經濟學并非西人專利—中國經濟學術對西方經濟學的影響:首先對法國重農學派學說中國淵源論進行了讨論;其次對亞當斯密學說與中國的關聯進行了講解,最後分析了中國貨币思想在德國的影響。
中國經濟學術的轉型—西方經濟學的傳入與發展:指出了中國經濟學術的轉型主要是“内生因素”和“外力促發”造成的,主要體現在西方經濟學傳入與制度變遷、國内經濟學課程的開設、經濟傳媒與制度變遷。最後,葉坦教授指出了經濟學術轉型的要因,一是西方世界蓬勃發展對中國的近代化沖擊,二是中國抵禦外侵、變法圖強的時代要求,三是西方經濟學的傳入與國人的汲取與創新,四是“内生性”傳統經濟學術曆史演進進入新階段,五是中國社會經濟制度變遷在學術上的體現。
通過葉老師的主題講授,極大增強了經濟史學系教工黨支部、博士生黨支部等成員的文化自信,感知了中國古代輝煌文化中隐藏的豐富經濟學元素,體會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曆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的真谛。“曆史是不斷向前的,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們确定的道路不斷前進。”借助文化自信的古代溯源活動,無疑更加堅定“四個自信”,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堅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