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zhx5518@sina.com
張維闵
女,四川綿陽人,1971年12月出生,漢族。200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現任bevictor伟德官网講師。
學術專長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史研究;
經濟轉型問題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人力資本問題研究;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
參加學術團體
國際區域工作與勞工發展協會((Regional & Local Development of Work & Labour,簡稱RLDWL)會員。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資本論》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經典作家基本觀點:政治經濟學課題組”成員。
主持或參與的課題研究
1.主持中國社科院重大青年研究課題:《過渡經濟曆史形式的比較研究》,已結項。
2.主持中國社科院經濟所重點學科建設課題《西方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已結項。
3.主持中國社科院國際托管課題《日韓為建設和諧社會而實施的衛生經濟政策比較研究,在研。
4.參加中國社科院重點課題《轉型經濟理論研究》,獨立承擔子課題《我國轉型時期勞動力市場研究》,已于2006年結項出版。
5.參加中國社科院重點課題《有效政府理論研究》,獨立承擔子課題《我國衛生部門改革》,已提交研究報告。
6.參加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經典作家基本觀點政治經濟學課題組”和“政治經濟學基本教材編寫課題組”的研究工作,多次參加相關會議,并提交會議論文和綜述數篇。
7.參加中國人民大學“211工程”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比較研究》,提交研究論文“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失業理論的比較研究”。
8.參加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合作研究課題《中國企業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和《中國高技能人才研究》的工作,負責研究方法指導和總體協調組織。
9.參加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研究項目《中國勞動力市場轉型問題研究》,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一次,校際研讨會若幹次,舉辦講座一次。工作語言為英語。
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
《過渡經濟:曆史、理論與現實》,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勞動力市場研究》,載于王振中主編:《轉型經濟理論研究》,中國市場出版社,2006年5月版。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史(1929-1990)》,與顧海良等合作翻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1月版。
《領導者:信譽的獲得和喪失》,譯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3月版。
《應用經濟學》(第七版),譯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5月版。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研究對象,發表于《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5期。
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形式問題的思考,發表于《當代經濟研究》,2009年第5期。
失業問題三種分析範式的比較,發表于《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建立和完善我國勞動力市場運行的制度基礎,發表于《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03年第4期。
現代勞動分工理論與我國工業企業組織的結構調整,《勞動經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01年第2期。
過渡經濟學規範性問題的思考,發表于《思想戰線》,2005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CUAA)2006年第1期“學術卡片“摘發。
“中國經驗”與過渡經濟學的發展,發表于《政治經濟學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過渡經濟學研究的新視野,《海派經濟學》第1輯,上海财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版。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專題研讨會綜述,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工作簡報》,2005年第17期(總第29期),2005年12月。
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時期的過渡經濟思想評析,《沈陽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列甯對社會主義經濟過渡規律的探索——兼評列甯過渡經濟思想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啟示和意義,2005年12月馬經史學會第十次年會會議論文。
“北京共識”、漸進過渡與過渡經濟發展規律,《理論界》,2006年第1期。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過渡經濟思想及其比較,載于俞可平主編:全國馬克思主義論壇叢書第1輯,《馬克思主義與科學發展觀》,重慶出版社,2006年9月版。
《過渡經濟學系統研究》,博士學位論文,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庫,2002年6月。
《馬克思創立經濟危機理論的曆史、方法與内容》,碩士學位論文,中國人民大學學位論文庫,1999年6月。
價值規律在知識經濟中是否還起作用,《前線》,2000年,第6期。
被錯誤命名的“市場社會主義”,《國外理論動态》,2000年第6期。
以色列學者談農業過渡中的土地個體化問題,《國外理論動态》,2000年第2期。
科爾施社會化思想探析,《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曆史探索與現實發展》,西南财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版。